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团队研发的桥梁检测机器人,近日在咸阳渭河特大桥实战中创下行业新标杆:0.2毫米级检测精度、单次作业效率提升15倍、综合成本直降78%,标志着桥梁运维正式从“人工经验判断”跃升为“毫米级智能诊断”。

破解高空检测困局,仿生双模吸附系统:独创“磁吸-真空”动态切换技术,吸附力智能调节(50-500N),适配混凝土、钢结构等10类材质;六足仿生关节设计支持跨越20cm裂缝、攀爬30°倾斜面,抗8级横风干扰,可在163米高空桥塔稳定作业。显微级传感阵列:搭载激光诱导击穿光谱(LIBS)传感器,穿透3mm混凝土检测钢筋锈蚀深度,精度达0.2毫米;多光谱成像系统同步识别0.2mm裂缝、≥5cm²空鼓及冻融损伤,误判率低于0.3%。空-地协同网络:与无人机组建智能集群,30分钟完成千米级大桥全立面扫描,数据直连省级管养平台,实时生成三维损伤图谱与风险指数(R值),推动养护模式向“预测性维护”转型。

实战效能:隐患无处遁形

在灞河特大桥检测中,精准锁定 2处人工漏检的0.8mm主塔裂缝 与 5m²桥墩空鼓区 ,同步输出含修复优先级、材料用量的数字化方案,将传统3天作业压缩至4小时。此前,该设备在港珠澳大桥年度检测中预警 3处缆索护套破损点 ,获中交养护集团评价“检测革命”。

产业化加速:目标三年覆盖30%特大型桥梁

校方联合企业成立“巡检智能科技”,企业推出基础版,创新 “检测即服务”模式,较传统方式降价60%。目前,技术已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,计划2028年进军国外市场,开拓广阔的市场前景